立足课程特色 传承红色基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9-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实践能力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干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中宣部门、教育部门发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指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江西师范大学立足课程特色,制定“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实践教学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主干课程之中,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学生认可的实践教学模式。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阅读经典为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生要深刻领会、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阅读经典原著是必须要做的功课。每学期开学初,课程组教师集体讨论,确定本学期学生需要阅读的一组经典原著。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组成学习小组,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心得。同时,每位同学从确定的经典原著中选择一篇文章,进行重点阅读,并写出体会式的小论文。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原著,欣赏其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字,知识积累得到沉淀、认知能力得到加强、政治素质得到提升。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与形式。

    每学期开学初,课程组设计本学期的社会调查主题。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调查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拟定具体题目、调研大纲与调研计划。社会调查可以灵活开展,调查地点可以选择长假期间的短暂外出,也可以选择在校内开展;可以通过问卷方式和面对面的访谈,也可以运用新媒体工具在互联网上开展;调查可以分散进行,也可以集中开展。课程结束前,每个调查小组介绍各自的调查理论和方法、调查结论、主要的经验体会,任课教师对各小组开展的社会调查进行点评。参加社会调查的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在理想与现实的探索中增长才干、培养品格、锻炼毅力。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突出以道德体验为主的实践活动。

    该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体验活动,陶冶道德情操,锻炼实践能力,锤炼道德品质。具体做法是,由教师主导,设计多种形式的道德体验方案,供学生选择;由学生为主体,自主选择其中的方式开展。近年来,课程组设计的道德体验方案有:义务支教、爱心家教活动;开展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员的各种爱心活动;维护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各种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爱心捐助、义工劳动等各种公益活动;以增进道德修养为主题的校园调查活动,等等。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参观红色遗址遗存、收集革命历史资料等为主要内容。

    学校与十余处红色纪念场馆共同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构建起学校与地方红色纪念场馆之间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机制。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并撰写与自己“相关”的革命历史资料、故事:自己家庭中人、家族中人、家乡中人的革命故事与人生经历;在自己家乡中发生过的革命历史事件、居住过的历史名人的故事。该门课程挖掘红色资源,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对经典文章《反对本本主义》的阅读,让我从理论上更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反对教条主义。”“通过对南昌市城市建设发展的调查了解,我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更具体地认识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参加关爱养老院老人的爱心活动,让我在道德上接受了一次真真切切的洗礼。”“家乡革命烈士的故事,让我更切身感受到了我与现代中国历史的零距离,同时,也为家乡的革命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学期末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时,学生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想。

    “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改革之所以能够有效开展,主要经验有三点:一是树立广义的实践观,改变那种仅仅依靠寒暑假集中的、突击性、大规模的活动方式,而是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创新实践模式、功能,拓展实践领域,使实践教学的过程日常化。二是将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之中,确保时间合理、评定规范、经费充足,要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要求,使实践教学的过程规范化。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修养好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指导队伍,不断研究新情、解决新问题,将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工作的专门研究相结合,使实践教学的过程专业化。

    (周利生)